![]() 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
专利摘要:
一種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包括第一輻射導體、第二輻射導體以及第三輻射導體。第一輻射導體包括第一斜面部以及饋入點。饋入點位於該第一斜面部之一端。第二輻射導體連接於第一輻射導體之饋入點處。第三輻射導體連接第一輻射導體,且第三輻射導體包括第二斜面部以及接地點。第二斜面部與第一斜面部分開且相對。接地點位於第二斜面部之一端並與饋入點相對,其中第一斜面部與第二斜面部之間隔距離係由饋入點處沿遠離饋入點之方向逐漸變大。 公开号:TW201324948A 申请号:TW100146643 申请日:2011-12-15 公开日:2013-06-16 发明作者:Shih-Chieh Cheng;Kuo-Chang Lo 申请人: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IPC主号:H01Q1-00
专利说明:
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Planar Inverted-F Antenna;PIFA),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內建於薄型細框電視的雙頻與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 隨著無線通訊的蓬勃發展,許多的通訊產品均趨於小型化,天線因此要求體積要小及內嵌式架構,以符合美觀。相較於單極天線及倒F型天線,平面倒F型天線兼具體積小及頻寬較大的特性,而且藉由輻射導體的適當設計可以接收雙頻段及多頻段之無線信號,因此已廣泛應用於例如行動電話等無線電子產品之信號接收。 此外,近年來數位電視(DTV)更結合無線模組以接收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所規範的802.11a/b/g/n通訊協定之無線信號。一般來說,WLAN具有2.4GHz~2.5GHz以及4.9GHz~5.85GHz兩個信號頻段。然而,在電視螢幕趨於小型化及薄型化的發展前提下,無線模組若欲使用平面倒F型天線來接收WLAN之雙頻段信號,往往無法同時滿足細薄尺寸及大頻寬的要求。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兼具薄型化及大頻寬之雙頻平面倒F型天線,實為應用WLAN通訊之數位電視發展之重要課題之一。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於平面輻射導體中形成一凹陷結構以於信號饋入時產生一種行進波輻射,且凹陷結構之相對兩側邊之間隔距離係由該凹陷結構之開口沿該凹陷結構之封閉底部方向逐漸變大,以提高行進波輻射之信號頻寬。因此,可以製作出小尺寸及薄型化的平面倒F型天線,適合平貼於電視螢幕的薄型細框上,同時滿足WLAN通訊所需之大頻寬需求。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方面,提出一種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包括第一輻射導體、第二輻射導體以及第三輻射導體。第一輻射導體包括第一斜面部以及饋入點。饋入點位於該第一斜面部之一端。第二輻射導體連接於第一輻射導體之饋入點處,第二輻射導體使得本發明之天線具有第一操作頻段。第三輻射導體連接第一輻射導體,且第三輻射導體包括第二斜面部以及接地點。第二斜面部與第一斜面部分開且相對設置。接地點位於第二斜面部之一端並與饋入點相對設置以形成一開口,其中第一斜面部與第二斜面部之間隔距離係由饋入點處沿遠離饋入點之方向逐漸變大,最終封閉於第一輻射導體與第三輻射導體的連接處,第一斜面部與第二斜面部之間隔距離逐漸變大結構使得本發明之天線具有第二操作頻段。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方面,提出一種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包括第一輻射導體以及第二輻射導體。第一輻射導體包括凹陷結構、饋入點以及接地點,其中凹陷結構之相對兩側邊之間隔距離係由凹陷結構之開口朝凹陷結構之封閉底部方向逐漸變大。饋入點位於凹陷結構之開口處一側,用以接收一射頻信號。接地點位於凹陷結構之開口處另一側並與饋入點相對,其中射頻信號由饋入點饋入後經由凹陷結構產生一行進波輻射,形成第二操作頻段。第二輻射導體連接於第一輻射導體之鄰近饋入點處,其中射頻信號由饋入點饋入後經由第二輻射導體產生一共振駐波輻射,形成第一操作頻段。其中第二操作頻段的頻率大於第一操作頻段的頻率。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具有雙頻段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在平面輻射導體中形成一輻射臂以及一凹陷結構分別於信號饋入時產生共振駐波輻射以及行進波輻射,而且凹陷結構之相對兩側邊之間隔距離係由該凹陷結構之開口沿該凹陷結構之封閉底部方向逐漸變大,以提高行進波輻射之信號頻寬。因此,可以製作出兼具薄型化及大頻寬平面倒F型天線,適合內建於電視螢幕的薄型細框上,同時滿足結合WLAN通訊所需之大頻寬需求。 請參照第1A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結構圖。平面倒F型天線10,例如是可以平貼於數位電視螢幕之薄型細框上,用以接收WLAN之無線信號。而且,平面倒F型天線100例如是一種金屬材質之平面導體結構。如第1A圖所示,平面倒F型天線100之平面導體結構至少包括第一輻射導體110、第二輻射導體120以及第三輻射導體130,其中第一輻射導體110連接於第二輻射導體120以及第三輻射導體130之間,而且輻射導體110、120及130例如是以一體成型的方式來形成,如第1B圖所示,平面倒F型天線100係由27mm×12mm×0.8mm之矩形金屬板將斜線部份區域鏤空後形成。 第一輻射導體110包括連接部112以及轉折部114,而且連接部112包括第一斜面部113以及饋入點F。饋入點F係位於第一斜面部113之一端。連接部112之一端係用以連接第二輻射導體120。轉折部114連接於連接部112之另一端與第三輻射導體130之間,用以抵消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100受外力扭曲變形時所產生的應力,以避免天線折斷。轉折部114例如具有弧面部115,且弧面部115連接第一斜面部113。 此外,第二輻射導體120連接於第一輻射導體110之饋入點F處。第二輻射導體120包括輻射支柱122、第一輻射臂124以及第二輻射臂126。輻射支柱122用以連接第一輻射導體110之連接部112。第一輻射臂124與第二輻射臂126分別連接於輻射支柱122之相對兩側,其中第一輻射臂124與第一輻射導體110係位於輻射支柱122之相同一側。此外,第一輻射臂124以及第二輻射臂126例如是一種L型支臂,其中兩個L型支臂連接輻射支柱122之側臂係互相平行。而且第一輻射臂124之長度H1大於第二輻射臂126之長度H2。連接部112與第一輻射臂124之間隔距離由輻射支柱122沿轉折部114之方向逐漸變小。 再者,第三輻射導體130包括第二斜面部131、第三斜面部133以及接地點G。第二斜面部131連接弧面部115,且第二斜面部131與第一斜面部113分開並相對。接地點G位於第二斜面部131之一端並與饋入點F相對,饋入點F與接地點G連接同軸傳輸線(未顯示於第1A圖中)以分別接收一射頻信號以及連接一接地電位。第一斜面部113與第二斜面部131之間隔距離係由饋入點G處沿遠離饋入點G之方向(亦即朝轉折部114之方向)逐漸變大,其中第一斜面部113與第二斜面部131之最小間距D1係兩斜面部113及131靠近饋入點G處之兩頂端之間距,而第一斜面部113與第二斜面部131之最大間距D2係兩斜面部113及131連接轉折部114之兩頂端之間距。 在本實施例中,最小間距D1為1mm,且最大間距D2為5mm。第一斜面部113與第二斜面部131之夾角θ1介於20度與60度之間。 另外,第三斜面部133連接第二斜面部131,接地點G位於第三斜面部133與第二斜面部131之連接處,而且第三斜面部133與第二輻射臂126係位於輻射支柱122之相同一側。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斜面部113、弧面部115與第二斜面部131係形成一凹陷結構140,第一斜面部113與第二斜面部131為凹陷結構140之相對兩側邊,而弧面部115為凹陷結構140之封閉底部。饋入點F以及接地點G分別位於凹陷結構140之開口兩側,且第一斜面部113與第二斜面部131之最小間距D1即凹陷結構140之開口大小。較佳地,第一斜面部113與第二斜面部131係對稱於凹陷結構140之中心線L,且弧面部115係呈圓弧狀並對稱於中心線L。中心線L例如是平行於第二輻射導體120之側邊A以及第三輻射導體130之側邊B。第三斜面部133與中心線L(亦即夾角θ1的等分線)之夾角θ2介於30度與45度之間。 請參照第2A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100所激發之兩種輻射型式示意圖。當射頻訊號由饋入點G饋入後,產生由輻射支柱122及第一輻射臂124流向第一輻射臂124之頂端C的電流會激發出具有第一操作頻段之共振駐波輻射,第一操作頻段之中心頻率由饋入點F至頂端C之電流路徑總長度來決定,而第一操作頻段例如是WLAN通訊所需之2.4GHz~2.5GHz頻段。 本實施例的主要特點在於凹陷結構140之第一斜面部113與第二斜面部131之設計,當射頻訊號由饋入點G饋入後,在凹陷結構140之第一斜面部113、弧面部115及第二斜面部131產生的電荷變化使得第一斜面部113與第二斜面部131之間激發出第一行進波輻射141。而且射頻訊號由饋入點G饋入在輻射支柱122、第二輻射臂126以及在第三斜面部133產生之電荷變化使得第二輻射臂126與第三斜面部133之間激發出第二行進波輻射142,且第一行進波輻射141與第二行進波輻射141組成具有第二操作頻段之寬頻行進波輻射,第二操作頻段之中心頻率由饋入點F到第二輻射臂126的頂端E之電流路徑長度來決定,而第二操作頻段例如是WLAN通訊所需之4.9GHz~5.85GHz頻段。 由於第一斜面部113與第二斜面131之間距由凹陷結構140的開口朝凹陷結構140之封閉底部(即弧面部115)逐漸增大,第一行進波輻射141之輻射頻率會由最小間距D1處沿最大間距D2之方向逐漸變小,因而有助於增加行進波輻射141之頻寬。例如最小間距D1對應至第一行進波輻射141之最大頻率,亦即寬頻行進波輻射之最大頻率5.85GHz,而最大間距D2則對應行進波輻射141之最小頻率5GHz。 此外,第二輻射臂126與第三斜面部133所產生之第二行進波輻射142更有助於加大寬頻行進波輻射之頻寬,其中第二輻射臂126與第三斜面部133之最小間距,亦即頂端E與第三斜面部133之最小間距D3係小於第一斜面部113與第二斜面部131之最大間距D2。第二輻射臂126與第三斜面部133最大間距,亦即第二輻射臂126與第三斜面部133相對之內側邊與第三斜面部133的最大間距D4大於第一斜面部113與第二斜面部131之最大間距D2,而最大間距D4係決定寬頻行進波輻射之最小頻率4.9GHz。因此,藉由平面金屬導體形成第一輻射臂124、第二輻射臂126、凹陷結構140以及第三斜面部133,可以產生具有雙頻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並兼具薄型化及大頻寬之特性,可內建於數位電視螢幕之薄型細框上,用以接收WLAN之信號。 在上述之實施例中,雖以凹陷結構140包括第一斜面部113、第二斜面部131以及轉折部114具有弧面部115為例作說明,然本發明之凹陷結構140的兩相對側邊亦可以是非平面狀,例如是曲面狀或弧面狀,而且凹陷結構的封閉底部也可以是非弧面狀,例如平面狀或其它形狀之曲面。只要凹陷結構的兩相對側邊之間距由凹陷結構的開口朝凹陷結構的底部逐漸變大,轉折部114連接於連接部112與第三輻射導體130之間以抵消平面倒F型天線扭曲變形產生的應力,皆不脫離本發明之保護範圍。 此外,在其它的實施例中,第三輻射導體130之第三斜面部133也可以是非平面狀,例如是曲面狀或弧面狀,只要能與第二輻射臂126產生行進波輻射並結合凹陷結構140所產生的行進波輻射形成具有大頻寬之輻射頻段,亦不脫離本發明之保護範圍。 接下來將本實施例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100平貼於電視螢幕外框101右上側的第一位置P1或第二位置P2上(如第2B圖所示)來測試多種不同頻率在x-y平面上所產生的輻射場型,其中平面倒F型天線100之平面輻射導體係平行x-z平面。請參照第3A~3D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設置於電視螢幕外框第一位置P1的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100在頻率2.40GHz、2.45GHz、2.50Hz、4.90GHz、5.15GHz、5.25GHz、5.35GHz、5.47GHz、5.725GHz、5.825GHz以及5.85GHz的x-y平面輻射場型圖。由第3A~3D圖可知,本實施例設置於電視螢幕外框第一位置P1的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100在上述WLAN通訊應用頻段中,在x-y平面(垂直電視螢幕)產生大致為全向性輻射的場型,相當適合於寬頻天線的WLAN通訊應用。另外,請參照第4A~4D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設置於電視螢幕外框第二位置P2的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100在頻率2.40GHz、2.45GHz、2.50Hz、4.90GHz、5.15GHz、5.25GHz、5.35GHz、5.47GHz、5.725GHz、5.825GHz以及5.85GHz的x-y平面輻射場型圖。由第4A~4D圖可知,本實施例設置於電視螢幕外框第二位置P2的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100,在上述WLAN通訊應用頻段中同樣可以在x-y平面(垂直電視螢幕)產生大致為全向性輻射的場型,相當適合於寬頻天線的WLAN通訊應用。 請參照第5A~5B圖,其分別繪示依照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設置於電視螢幕外框第一位置P1以及第二位置P2的的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的返回損失量測圖。如第5A圖所示,對應頻率2.4GHz、2.45GHz、2.5GHz、4.9GHz以及5.85GHz的駐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VSWR)分別為1.9455、1.3470、2.1907、1.6480以及2.1。如第5B圖所示,對應頻率2.4GHz、2.45GHz、2.5GHz、4.9GHz以及5.85GHz的駐波比VSWR分別為2.2067、1.2802、1.3346、1.5206以及1.5。由第5A圖及第5B圖可知,本實施例的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100設置於電視螢幕外框不同位置P1及P2,當應用於WLAN通訊802.11a/b/g/n的頻段2.4GHz~2.5GHz以及4.9GHz~5.85GHz時,皆可以達到駐波比VSWR低於2.5的標準。 再者,請參照下表1,其顯示為本實施例設置於電視螢幕外框第一位置P1以及第二位置P2的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對應多種不同頻率在x-y平面上的尖峰增益及平均增益量測結果。 由表1可知,本實施例的平面倒F型天線100在802.11b/g/n之2.4GHz~2.5GHz頻段的平均增益大於-4.05dBi,而在802.11a/n之4.9GHz~5.85GHz頻段的平均增益大於-1.95dBi。因此,本實施例的平面倒F型天線100當應用於WLAN的雙頻段信號接收時可滿足平均增益大於-6.5dBi的輻射效率要求以及駐波比VSWR小於2.5的輻射強度要求,而且兼具有薄型化及大頻寬之特性,適合應用於結合WLAN之薄型化數位電視接收天線。 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利用第一輻射臂之設計提供WLAN的2.4GHz~2.5GHz頻段輻射,並利用凹陷結構、第二輻射臂及第三斜面部來提供WLAN的4.9GHz~5.85GHz頻段輻射,而且凹陷結構的相對兩側邊之間隔距離由凹陷結構之開口朝凹陷結構之封閉底部方向逐漸變大之設計有助於加大輻射頻寬以滿足WLAN的4.9GHz~5.85GHz頻段之大頻寬要求,不需要傳統增加天線長度或者彎折天線本體來增加頻寬,即可達到天線兼具薄型化及大頻寬的特性,相當適用於薄型化數位電視結合WLAN通訊之無線信號傳輸。此外,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可利用一塊金屬板直接將部分區域鏤空來形成,亦具有製作簡便以及降低成本之優點。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 101...電視螢幕外框 110...第一輻射導體 112...連接部 113...第一斜面部 114...轉折部 115...弧面部 120...第二輻射導體 122...輻射支柱 124...第一輻射臂 126...第二輻射臂 130...第三輻射導體 131...第二斜面部 133...第三斜面部 第1A圖繪示依照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結構圖。 第1B圖繪示依照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利用矩形金屬板鏤空部分面積之示意圖。 第2A圖繪示第1A圖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所激發之兩種輻射型式示意圖。 第2B圖繪示第1A圖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平貼於電視螢幕外框右上側的兩個不同位置之示意圖。 第3A~3D圖繪示依照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設置於電視螢幕外框第一位置的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在頻率2.40GHz、2.45GHz、2.50Hz、4.90GHz、5.15GHz、5.25GHz、5.35GHz、5.47GHz、5.725GHz、5.825GHz以及5.85GHz的x-y平面輻射場型圖。 第4A~4D圖繪示依照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設置於電視螢幕外框第二位置的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在頻率2.40GHz、2.45GHz、2.50Hz、4.90GHz、5.15GHz、5.25GHz、5.35GHz、5.47GHz、5.725GHz、5.825GHz以及5.85GHz的x-y平面輻射場型圖。 第5A~5B圖分別繪示依照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設置於電視螢幕外框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的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的返回損失量測圖。 100...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 110...第一輻射導體 112...連接部 113...第一斜面部 114...轉折部 115...弧面部 120...第二輻射導體 122...輻射支柱 124...第一輻射臂 126...第二輻射臂 130...第三輻射導體 131...第二斜面部 133...第三斜面部
权利要求:
Claims (28) [1] 一種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Planar Inverted-F Antenna;PIFA),包括:一第一輻射導體,包括:一第一斜面部;以及一饋入點,位於該第一斜面部之一端;一第二輻射導體,連接於該第一輻射導體之該饋入點處;以及一第三輻射導體,連接該第一輻射導體,該第三輻射導體包括:一第二斜面部,與該第一斜面部分開且相對;以及一接地點,位於該第二斜面部之一端並與該饋入點相對,其中該第一斜面部與該第二斜面部之間隔距離係由該饋入點處沿遠離該饋入點之方向逐漸變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第二輻射導體更包括:一輻射支柱,連接該第一輻射導體;以及一第一輻射臂與一第二輻射臂,分別連接該輻射支柱之相對兩側,其中該第一輻射臂與該第一輻射導體係位於該輻射支柱之相同一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第一輻射臂以及該第二輻射臂係為L型支臂。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第一輻射臂之長度大於該第二輻射臂之長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第三輻射導體更包括一第三斜面部,連接該第二斜面部,且該第三斜面部與該第二輻射臂係位於該輻射支柱之相同一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一射頻訊號由該饋入點饋入後於該第一斜面部與該第二斜面部之間產成一第一行進波輻射,並於該第二輻射臂與該第三斜面部之間產成一第二行進波輻射,該第一行進波輻射與該第二行進波輻射組成一寬頻行進波輻射。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射頻信號由該饋入點饋入後經由該輻射支柱與該第一輻射臂產生一共振駐波輻射。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第一斜面部與該第二斜面部之最小間距決定該寬頻行進波輻射之最大頻率,且該第二輻射臂與該第三斜面部之最大間距決定該寬頻行進波輻射之最小頻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第二輻射臂與該第三斜面部之最大間距大於該第一斜面部與該第二斜面部之最大間距。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第一輻射導體更包括:一連接部,連接該第二輻射導體,其中該連接部包括該第一斜面部以及該饋入點;以及一轉折部,連接於該連接部與該第三輻射導體之間,用以抵消該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扭曲變形所產生的應力,其中該轉折部具有一弧面部,連接於該第一斜面部與該第二斜面部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連接部與該第一輻射臂之間隔距離由該輻射支柱朝該轉折部方向逐漸變小。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第三斜面部與該第一斜面部及該第二斜面部之夾角等分線之夾角介於30度與45度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第一斜面部與該第二斜面部之夾角介於20度與60度之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係為一體成型。 [15] 一種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包括:一第一輻射導體,包括:一凹陷結構,其中該凹陷結構之相對兩側邊之間隔距離係由該凹陷結構之開口朝該凹陷結構之底部方向逐漸變大;一饋入點,位於該凹陷結構之開口處,用以接收一射頻信號;以及一接地點,位於該凹陷結構之開口處並與該饋入點相對,其中該射頻信號由該饋入點饋入後經由該凹陷結構產生一第一行進波輻射;以及一第二輻射導體,連接於該第一輻射導體之該饋入點處,其中該射頻信號由該饋入點饋入後經由該第二輻射導體產生一共振駐波輻射。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第一輻射導體更包括:一連接部,連接該第二輻射導體,其中該連接部包括一第一斜面部,該饋入點位於該第一斜面部之一端;一轉折部,連接於該連接部,其中該轉折部具有一弧面部,連接於該第一斜面部;以及一輻射部,連接該轉折部,其中該輻射部包括一第二斜面部,連接該弧面部,該第二斜面部與該第一斜面部分開並相對,該接地點位於該第二斜面部之一端,且該第一斜面部、該弧面部與該第二斜面部係組成該凹陷結構。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第二輻射導體更包括:一輻射支柱,連接該連接部;一第一輻射臂以及一第二輻射臂,分別連接該輻射支柱之相對兩側,其中該第一輻射臂與該支撐部係位於該輻射支柱之相同一側。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第一輻射臂以及該第二輻射臂係為L型支臂。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第一輻射臂之長度大於該第二輻射臂之長度。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輻射部更包括一第三斜面部,該第三斜面部與該第二輻射臂係位於該輻射支柱之相同一側。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射頻訊號由該饋入點饋入後於該第一斜面部與該第二斜面部形成該第一行進波輻射,並於該第二輻射臂與該第三斜面部形成一第二行進波輻射,而且該第一行進波輻射與該第二行進波輻射組成一寬頻行進波輻射。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第一斜面部與該第二斜面部之最小間距決定該寬頻行進波輻射之最大頻率,且該第二輻射臂與該第三斜面部之最大間距決定該寬頻行進波輻射之最小頻率。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第三斜面部與該第一斜面部及該第二斜面部之夾角等分線之夾角介於30度與45度之間。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射頻訊號由該饋入點饋入後經由該輻射支柱與該第一輻射臂產生該共振駐波輻射。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第二輻射臂與該第三斜面部之最大間距大於該第一斜面部與該第二斜面部之最大間距。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連接部與該第一輻射臂之間隔距離由該輻射支柱朝該轉折部方向逐漸變小。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其中該第一斜面部與該第二斜面部之夾角介於20度與60度之間。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係為一體成型。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7626551B2|2009-12-01|Multi-band planar inverted-F antenna TWI423521B|2014-01-11|多頻行動通訊裝置及其天線 US7443350B2|2008-10-28|Embedded multi-mode antenna architectures for wireless devices US7324063B2|2008-01-29|Rectangular helical antenna US7429955B2|2008-09-30|Multi-band antenna US20100328182A1|2010-12-30|Multiband Antenna Sze et al.2010|A compact planar hexa-band internal antenna for mobile phone TWI448006B|2014-08-01|具多頻帶之天線 TWI381587B|2013-01-01|多頻天線 TWI479737B|2015-04-01|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 Zuo et al.2010|A compact tri‐band PIFA antenna for WLAN and WiMAX applications TWI543444B|2016-07-21|多頻平面倒f型天線 Zhou et al.2007|A swallow-tailed wideband planar monopole antenna with semi-elliptical base Zhou et al.2008|A band‐notched swallow‐tailed planar monopole antenna for UWB application Zhou et al.2009|Broadband dual frequency sleeve monopole antenna for DTV/GSM applications TWI446626B|2014-07-21|寬頻行動通訊天線 CN110474157B|2020-06-30|一种移动通信频段印刷单极子天线 Chi et al.2007|Wideband printed dipole antenna for DTV signal reception Chen et al.2009|Wideband printed monopole antenna for wireless applications Huang et al.2015|Design of a wideband sleeve antenna with symmetrical ridges Zhang et al.2007|A novel planar monopole antenna with an H-shaped ground plane for dual-band WLAN applications CN107959112A|2018-04-24|一种具有阶梯开路结构地板的杯形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 CN210111029U|2020-02-21|一种双频天线及飞行器 TW201304271A|2013-01-16|天線 CN110600864B|2021-03-16|天线结构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CN103165975A|2013-06-19| US8866677B2|2014-10-21| US20130154884A1|2013-06-20| TWI479737B|2015-04-01| CN103165975B|2015-11-1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TWI550953B|2015-03-05|2016-09-21|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單極天線|US5734350A|1996-04-08|1998-03-31|Xertex Technologies, Inc.|Microstrip wide band antenna| US6049314A|1998-11-17|2000-04-11|Xertex Technologies, Inc.|Wide band antenna having unitary radiator/ground plane| TWI366948B|2008-10-15|2012-06-21|Wistron Neweb Corp|Multi-frequency antenna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multi-frequency antenna thereof| TWI399887B|2008-11-17|2013-06-21|Wistron Neweb Corp|用於一無線通訊裝置之多頻天線| CN101771193A|2008-12-30|2010-07-07|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偶极天线| CN101533947B|2009-04-16|2012-09-05|旭丽电子有限公司|双馈入天线| TWM389361U|2010-01-07|2010-09-21|Wistron Neweb Corp|Antenna structure| TWM398209U|2010-08-04|2011-02-11|Wistron Neweb Corp|Broadband antenna| TWM398211U|2010-08-04|2011-02-11|Wistron Neweb Corp|Planar antenna| TWM403121U|2010-10-15|2011-05-01|Advanced Connection Technology Inc|Antenna structure| TWM412476U|2011-05-13|2011-09-21|Advanced Connection Tech Inc|Antenna structure|US9917348B2|2014-01-13|2018-03-13|Cisco Technology, Inc.|Antenna co-located with PCB electronics| CN107026313B|2016-01-29|2020-05-19|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用于无线通信模块的天线|
法律状态:
2019-01-0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TW100146643A|TWI479737B|2011-12-15|2011-12-15|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TW100146643A| TWI479737B|2011-12-15|2011-12-15|寬頻平面倒f型天線| CN201210031540.7A| CN103165975B|2011-12-15|2012-02-13|宽频平面倒f型天线| US13/559,407| US8866677B2|2011-12-15|2012-07-26|Broadband planar inverted-F antenna|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